近年来,刑事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展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体系。面向未来,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好地贯彻到中国特色刑事诉讼法治实践当中,成为新时代刑事诉讼法治建设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广大青年刑诉学者需勇担责任,立足国情,关注实际,对于刑事诉讼立法及实施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发出青年刑诉学者的时代强音,为刑事程序法治建设作出应有贡献。鉴此,创建一个由青年刑诉学者“扮演主角”的线上年度系列讲座,为青年刑诉学者提供更大的学术舞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2月,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成为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类唯一的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试点项目。而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的核心使命就是联系全国各高校中的刑事诉讼法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实现跨校、跨地域的教学科研交流,促进优质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并以此带动刑事诉讼法教学科研的全面进步。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已于去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季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讲座,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初步形成了西政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品牌效应。有鉴于此,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拟携手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举办第二季全国青年刑诉学者在线系列讲座。
结合虚拟教研室的工作特点和运行要求,第二季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讲座仍采用线上形式,由北大法宝学堂负责讲座的直播。第二季系列讲座准备邀请10位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年刑诉学者作十场讲座,另外邀请2位刑诉名家分别作一场开幕讲座和闭幕讲座,合计12场。
第二季(2023年)在线系列讲座日程初步安排
序号 |
主讲人 |
主题 |
主持人 |
与谈人 |
日期 |
开幕 |
左卫民 (四川大学) |
中国刑事诉讼四十年 |
孙长永 (上海交通大学) |
吴宏耀 (中国政法大学) 潘金贵 (西南政法大学) |
5.4 |
1 |
冯俊伟 (山东大学) |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观 |
李昌盛 (西南政法大学) |
吴洪淇 (北京大学) 杨 波 (吉林大学) |
5.9 |
2 |
董 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解释与未来发展 |
艾 明 (西南政法大学) |
牟绿叶 (浙江大学) 林国强 (河南科技大学) |
5.14 |
3 |
谢登科 (吉林大学) |
电子数据鉴真的理论与实践 |
梁 坤 (西南政法大学) |
孙 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吴国章 (福建壶兰律师事务所) |
5.19 |
4 |
林喜芬 (上海交通大学) |
刑事强制措施的实证研究:一个初步分析 |
陈如超 (西南政法大学) |
李训虎 (中国政法大学) 魏化鹏 (上海政法学院) |
5.24 |
5 |
刘静坤 (中国政法大学) |
证据污染及其程序规制 |
王 彪 (西南政法大学) |
王天民 (厦门大学) 樊传明 (上海交通大学) |
5.29 |
6 |
兰荣杰 (西南财经大学) |
辩护律师功能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
张吉喜 (西南政法大学) |
郭 烁 (中国政法大学) 郭 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6.2 |
7 |
郑 曦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刑事诉讼领域的数据安全保护问题 |
颜飞 (西南政法大学) |
裴 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 燃 (天津大学) |
6.6 |
8 |
向 燕 (西南政法大学) |
事实疑难案件的证明策略 |
高 通 (南开大学) |
肖沛权 (中国政法大学) 纵 博 (安徽财经大学) |
6.11 |
9 |
聂友伦 (华东师范大学) |
少捕慎诉慎押政策下逮捕审查的合宪性调控 |
倪春乐 (西南政法大学) |
孔令勇 (安徽大学) 自正法 (重庆大学) |
6.16 |
10 |
步洋洋 (西北政法大学) |
我国审判阶段的疑案处理方式 |
王剑虹 (西南政法大学) |
崔 凯 (武汉大学) 吴思远 (华东政法大学) |
6.21 |
闭幕 |
陈瑞华 (北京大学) |
刑事协商的兴起与法学理论的创新 |
汪海燕 (中国政法大学) |
张泽涛 (广州大学) 闫召华 (西南政法大学) |
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