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论坛

向燕副教授参加“网络社交中的未成年人保护:域外经验与中国立法”学术研讨会

  随着“互联网+”模式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类即时通讯和社交平台成为人们日常沟通联络和开展网络社交活动的主要工具。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最近一段时间,网络社交领域发生的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欺凌、网络非法收养或拐卖儿童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网络社交领域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方案。搭建学术探讨平台,分享域外国家关于未成年人网络社交保护的相关经验,可以为我国完善未成年人网络社交保护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5月29日,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支持指导,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围绕“网络社交中的未成年人保护:域外经验与中国立法”的主题联合展开了一场学术研讨。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向燕针对网络社交中儿童色情犯罪的治理问题做了发言。她指出,利用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儿童色情和实施“隔空猥亵”等犯罪成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网络儿童色情常常是线下犯罪的预备行为,但其侵犯的法益具有独立性,具有匿名化、危害性大、危害持续时间长、传播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对此她认为应当加强司法机关和社会机构的合作以及时发现犯罪线索和保存有关电子证据;明确网络平台服务商的强制报告义务、配合警方取证和提供技术支持;执法机关及监管机构不得对外披露遭受性侵害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并应对被害人进行长期地追踪和救助;监管机构或社交平台对发现涉及儿童的网络色情制品应当及时、快速和永久性地删除。

 

(内容来源: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